产品知识

创新、诚信、务实、高效

产品知识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河南省巩义市朝阳路3号

销售热线:0371-64366660

售后服务:0371-64366665

公司传真:0371-85607222

业务联系:18530830855 李经理

产品知识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品知识 >
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生产技术 第四章 焙烧
发布时间:2014-07-17 09:25 来源:admin 阅读:

      焙烧的目的是把各种松散的矿物混合物转化为质地坚硬、性能稳定的制品。在完成这种转化的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物理和化学反应。最终制品的性能,如强度、孔隙率、耐久性、热膨胀等试由在焙烧过程中形成各种物相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焙烧是烧结砖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关,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全部经济技术指标均将在此集中体现。一旦失误,前功尽弃,应予充分重视。
      焙烧时,不仅需要充足氧气来助燃,更需要大量的空气来传递热能、调节断面温差,要完成焙烧过程物理化学反应就应保证足够的空气量。烧窑工也正是依靠控制空气的流动来控制焙烧时的温度曲线、焙烧速度等整个过程。
4.1 气体在窑内的运动
      在窑内,燃料的燃烧和热量的对流传递都借助于流动的空气。因此,气流的分布也就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各部位的燃烧条件和砖坯的升温条件。
     气体在窑内除受到烟囱或风机的强大抽力从窑端或火眼被吸入以后经冷却带、保温带、焙烧带而进入哈风口的水平方向流动的力以外,还要受到气体由于受热升温体积膨胀后向上的浮力。生产中,窑内各带的温度不同,气体在各处上浮的力量也大不同:在高温焙烧带,温度在10000C左右,气体上浮的力量最大,而在冷却带的末端和预热带的始段只有几十度,气流的上浮力也最小。
      由于使用的哈风闸主要集中在预热带,抽力对气流的直接影响也最大,这里的气流只好向下倾斜进入哈风口。而冷却带距提起闸的哈风口最远,气流受到的影响也最小,热气流上升的浮力就较为明显。
4.2 码窑
      在窑室里,坯垛一旦码成,气流在窑内的总的通风阻力及阻力分布即坯垛各部分可以通过风量的大小,外投煤的燃烧条件及煤投入后在柸垛各部的分布情况等就已基本确定。
      对内燃砖,焙烧所需的大部分或全部燃料都已掺入到每一块砖坯里面,码好的坯垛其各部分的燃料分布情况等就已基本确定。即焙烧时各部位的发热能力也已基本确定。此时,烧窑工的任何努力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作有限的调整以适应窑内现有的焙烧条件,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坯垛已有的现状。因此人们常说“七分装码,三分焙烧”,可见码窑在焙烧中的重要性。
4.2.1码窑的基本原则
   1、码窑密度:每立方米窑室空间码放的普通砖的块数叫码窑密度。稀码时不足200块,一般为240~260块。应根据窑的技术性能、内燃掺量、砖的品种等选定适宜的柸垛形式而得出相应的码窑密度,对于空心砖,坯体本身的孔洞就是有效的通风面积,从而可以减小砖坯之间的缝隙,即纵向通道,故在折合成普通砖来计算其码窑密度时都大于230块。
   2、坯垛断面上的通风面积:对于轮窑,坯垛断面上可以通过气流的孔道之和应大于柸垛总面积的20%。对于隧道窑,这一数据不仅应大于坯垛总面积的30%,还应大于坯垛与窑顶及两侧窑墙之间的顶隙挤侧隙之和。而以上三者之和,即窑室横断面上的流通总面积,应大于窑室横断面积的50%。
   3、坯垛装码的基本原则:在焙烧内燃砖时,码窑的基本原则是:下稀上密、中稀边密、内稀外密(对轮窑)、弯道外稀、哈风拉缝、火眼脱空、平稳直正、火路畅通。
      下稀上密:由于热气流轻而上浮,以致窑室断面上部火行快,下部火行慢,造成同一柸断面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下稀上密的码窑原则加大了坯垛上部的通风阻力,减小了下部的通风阻力,使上下气流尽量均衡,上下火行速度基本一致,从而可缩小断面温差,提高产品质量。即在窑室2/3以上高度部份采用一横压三顺;1/3以下部分采用一横压二顺,其余用二横压五顺。
中稀边密:内燃烧砖时,主要靠砖柸里的内掺煤燃烧发热。因窑墙散热要耗去两边砖柸的部分热量,而中部的砖坯不仅无此项消耗,还要接受周围砖坯燃烧时传来的热量,造成热量集中,产生过烧。中稀边密的码窑原则使中部砖坯减少,燃料也相应少了,想高温也高不起来,从而减小断面温差。近年遂宁市城南砖厂采取坯垛中部码低内燃砖坯、两边码较高内燃砖坯,尽管坯垛断面稀密一样,也同样解决了坯垛中过烧的老大难题。
      中稀边密的原则适用于轮窑的直窑段和隧道窑的内燃砖。
在外燃烧时,由于窑室中部的气流只需克服坯垛的阻力,两侧的气流还要加上对窑墙的摩擦阻力,轮窑的外侧还在克服因封窑门时与窑墙没砌平而产生的局部阻力,造成气流中快、里次、外慢的现象。为此,码窑时应采取中密、里外、外稀的形式,以坯垛断面阻力的变化来促进火速均衡,减小断面温差。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焙烧条件较好的中部多码砖坯,增加产量,并为边部多加煤创造条件,以弥补窑墙散热所造成的损失。
      内稀外密:轮窑内墙紧靠主烟道,散热比外墙少得多。为此内燃烧砖时应使靠外墙的砖坯比靠内墙的稍密,以弥补外墙散热。
      弯道外稀:轮窑的烧窑工都知道“弯道不好烧”,不仅火不肯走,而且往往是里火超前火赶不上,这是因为气流在拐弯时阻力增大。    实验证明:同样的坯垛在弯道上要比在直道上对风的阻力大1/3,而且,外弯的路程比内弯长得多,加上弯道前方直线段上的哈风口对弯道上的气流都有一个向里弯集中的吸力,所以,外火就更跟不上了。
      为此,弯道窑应采取外稀内密的原则,以加大坯垛内侧的阻力,把气流挤向外弯,迫使流经内、外弯气流的速度与其距离相适应,力求内、外弯的火速沿扇面齐头并进。因此,在弯道上码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炕腿:按内、中、外部分别采用3、4、5层炕腿,以加大外弯底部通风能力。
2、坯距内密外稀:从窑室中线划分,内侧比外侧每层多2~3个砖坯。
3、垛坯内实外空:前后两条坯垛之间内侧不留间隙,紧靠实码;外侧拉缝脱空,减小阻力。
4、码斜条时应向外侧倾斜,把风送向外弯。
5、内侧用三个灯笼挂腿其余立腿。
      哈风拉缝:在轮窑的哈风口处从内到外留出20~24厘米宽的横缝不码坯,叫哈风拉缝。使气流能通畅地进入哈风口,以充分发挥其抽力。尤其在预热带,可及时排除水汽,有利于防止砖坯凝露回潮。而且,气流通过拉缝时因空间突然扩大,使四周气流混合后才进入下一坯垛,有利于减小断面温差,提高产品质量。
      火眼脱空:烧窑工要通过火眼观察火情,因此,火眼处的坯垛应留有一眼能看到底的空隙。同时,火眼又是烧窑工向窑内投煤的唯一通道,还应使投入的煤能在坯垛各部均匀分布,其直接落入窑底的煤只能占投入煤总量的10~15%,以免窑底积碳和出黑头砖。
平稳正直、火路畅通:为使坯垛稳定,防止倒塌和尽量减小其对气流的阻力,砖窑时应先刮窑底或车面,使砖坯能放稳摆正,码坯时应头对头、孔对孔、上下齐平,前后对正,确保火路畅通。
      两边紧靠:在轮窑中,坯垛时不动的,当码横坯和斜条时,宜靠拢两边窑墙,使柸垛更稳和减小侧隙漏风。
4.2.2垛坯的装码形式:炕腿、垛身和火眼
1、炕腿:炕腿时整个坯垛的基础,也叫“腿”或“脚”。常用的码法有;
灯笼挂腿:把砖坯向井字似的二压二叠码起来,在第四层用横坯把相邻的两个“灯笼”拉在一起,使坯垛稳固。此形式易装码、较稳定,但横柸多、风阻大,容易造成底部通风量过大,以致前火快而不亮底,后火降温而清底快。只好多投煤来引前火,保后火,加大了煤耗。
立坯炕腿:是把最底下的砖柸竖起来立码,上面是一层顺坯,然后是搭桥横坯。其阻力小,底火通畅,立柸之间的横向通道更有利于预热带水汽从哈风口排出,以提高底部砖的质量。立坯在窑底所形成的十字形通道还有利于外投煤向四周散开,空气也能纵横流通,使煤充分燃烧,防止窑底煤结焦和出黑头砖。
双顺坯炕腿:最下面的两层砖柸顺直叠码,第三层用横坯。其断面上的气流分布较匀,火度平稳,易掌握,后火清底较慢,并给垛身留有较大的相对高度,使有较多的受煤面积,以减少直接落下窑底的煤,炕腿也较为牢固。缺点是顺坯前后相连,灰分大的外投煤易堵塞炕腿风道,影响底火前进。
松形炕腿:最下层码顺坯,其上为斜坯,此炕为斜坯,此炕腿最矮,仅可用于较高内燃火行较慢的坯垛。
2、垛身:炕腿以上的垛叫垛身。其装码形式对整个坯垛的通风情况、燃料的燃烧条件和热传热条件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以顺以横垛身:码坯顺横交叠码,并在前后两排横坯的中间加一块与他们错开的横坯,以互相拉住,使坯垛牢固。
三压三垛:为三块砖坯交叉叠压,中排横坯应与前后横坯错缝,互相拉住。
二大洞垛身:是由顺柸和左右不相连的横坯组成,为适应坯垛段面各部位不同的通风要求,可在“洞”里分别填人一块或几块顺坯,叫二大洞套合子。
      以下几种横平竖直的码窑形式,不仅机械码坯可以采用,也是目前手工装码最常用的坯垛形式,在选择码坯形式时应根据顺柸通风条件好,横坯通风阻力大的基本特性灵活掌握、调整,以适应坯垛断面各部位所需的不同通风条件。
     平装密码:码坯均以大面水平放置,互相搭叠相邻两条坯垛之间留有约宽15厘米的“拉缝”,并以若干码柸作为“拉条”把相邻坯垛拉在一起,使稳定。平装密码是60年代末由国家建材局组织的“四川省煤矸石页岩砖工艺设备研究组”针对四川省广元荣山煤矸石砖厂的超高内燃煤矸石砖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码窑形式。目的是增加坯垛的通风阻力,以便在密码的条件下实现长预热,以利在低温状态下耗去多余的煤,防止在焙烧出现超温,并有效地消灭煤矸石砖的条面压花,提高外观质量,其相邻两柸间所留的拉缝则可以使通过坯垛的气流在此膨胀、混合、重新分配后进入下一坯,有利于减小断面温差。
      一顺一斜垛身:以顺坯和斜坯交替叠码。其中斜坯又常用一左一右交替倾斜,以使断面火力均匀。为加强通风,还分别二直一斜、及三直一斜的装码形式,即分别码两层或三层顺坯才码一层斜坯。如在斜码式,从窑室中线把斜坯象八字一样分别向左右倾斜,使中部高温气流分向两边,以减小断面温差,被称为“八一砝码”。
      以上几种顺坯斜交替码在码窑密度相同时,三直一斜的通风条件最好,其次为二直一斜,一直一斜最差;但从受煤面积、传热面积和坯垛和稳定性来看,则是一直一斜最好,三直一斜最差,二直一斜居中。
      我国在五、六十年代烧外燃砖时,这曾是主要码法之一,因其通风阻力大于横平竖直的装码形式,现已少有采用。
堆垛式的装码形式:码坯时沿窑室的纵、横方向以若干拉缝把坯垛割成几个垛堆,并在相邻两垛间的适当位置用拉条坯把它们连起来,使坯垛更稳定。一般纵向只沿窑室中线拉一条缝,当窑室宽度超过4米时,可在两边坯垛的中部再拉开一条比中缝稍窄并与之平行的通缝,把坯垛切成几段,同时,除哈风拉缝以外,再适当增加几条横缝,把坯垛切成几段,从而形成若干个垛堆。这种装码形式不仅己在隧道窑中广泛应用效果良好,近年用于轮窑也证明其火行速度较快,断面温差减少,火度均匀,制品优良。
火眼脱空:有十字形火眼、灯笼火眼、大洞脱空火眼,松形火眼和搭桥火眼等种形式。
      大洞脱空火眼:是由顺坯和横坯组成的二顺坯大洞,正对火眼,其阻力较小,通风条件较好。大洞里可适当码几块炉条坯,以便使从火眼投下的细煤被打散后在坯垛上均匀分布。此火眼四面通风,空气充足,有利于燃烧,又可使气流在此混匀前进,减小断面温差。
搭桥火眼:除炕腿的联系横坯外,全是顺坯。故火眼阻力最小,为加速煤的充分燃烧,在除炉条以外的地方留空以形成横向大道,使气流混合更匀。确定码窑质量要求严格,炉条坯的位置应尽量互相错开一点,以使能打散从火眼投下来的细煤,使在坯垛上均匀分布,不在窑底堆积结焦。
      多孔砖的装码:多孔砖的断面多小于10mm2,通风能力及弱,可不予考虑。且其孔洞率为30%左右,肋壁较厚,可采取顶面迎风,错缝叠码,形成宽敞的通风火道。这种码法特别适用于长宽较为接近的多孔砖。而对于尺寸接近于普通实心砖的多孔砖,可以和普通实心砖一样装码,孔洞较小而且孔洞较多时一般应采用孔洞垂直地面平码。
      空心砖的装码;由于空心砖块大,稳定性较好,不必斜码。但因其孔大壁薄柸体强度低,应以强度较高的面来承压。又因其孔大、通风力强,可以部分替代柸垛上预留的部分通风缝隙,码窑时顺坯之间的间隙很小,并以孔洞迎风。立腿以上过桥之后可顺坯错缝叠码。切忌在坯垛的中下部将大面平码,以防空心砖承压不足而导致底部压坏,甚至坯垛倒塌。还应注意哈风拉缝,火眼脱空等配套设施,以保证坯垛应有的横向火道。由于柸间隙减小,所以折算为普通实心砖时的码窑密度可比实心砖多20%左右。
3、生产中,为满足坯垛装码的基本原则和使断面火行一致,在同一坯垛断面上配合以两种或多种码窑形式,以求得最佳的焙烧效果,并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当烟囱或风机的抽力太大时,在保证坯垛的流通面积50%和一定火行速度的条件下,可适当加密以增产。反之,则宜适当稀码,以保证火速。如:冬天烟囱抽力较大,可比夏天多码几个头,炕腿也可以矮一点;夏天则反之。
      入窑坯的残余水分偏高时应码稀点,并应特别注意哈风拉缝,以利排潮。出现焙烧火度不匀时,对内燃砖应在欠火处适当加密,对外燃砖则应适当减速。火行速度上快下慢时,应适当加密上部坯垛,同时适当减稀中、下部,或改用通风较好的装码形式装码中、下部坯垛。中火快、边火慢:可在中部适当加密或增加横坯减少顺坯以增加阻力,边部则适当减稀以加大通风,提高火速。
      内燃掺量高时,应适当码稀,以免燃料集中出现高温,反之,则适当加密。但对超高内燃的煤矸石砖,又宜采用瓶装密码。
外燃烧砖时,对火焰长、燃烧快、发热量高的外投煤,可适当稀码。反之,应加密。
对灰分大的外投煤,不宜用二顺坯炕腿,宜用立坯炕腿,以免堵塞底部火道。
4.2.3码窑时的注意事项:
1、装窑速度应与焙烧速度相适应,以确保正常循环,优质高产。
2、砖坯应该轻拿轻放,防止损伤。
3、用一根长度比窑室(窑车面)宽度稍等边角钢,内镶方木条,在木条上刻出炕腿砖坯应有的位置,作为标尺。码窑时先用角铁刮平窑底,对正位置码坯,以保证码窑质量。
4、码坯时应前后对正、左右看齐、上下垂直,以保证坯垛火道畅通,火眼对正。
4.3 焙烧
      砖的焙烧是分阶段进行的,常分为预热、焙烧、保温、冷却四个阶段,称为“四带”。各带的工作温度不同,砖坯内的泥料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物理、化学反应。
4.3.1预热带
      砖坯从常温升到1200C的阶段是低温预热阶段,此时主要排出坯体中的水分——自然水。因柸体内的水分汽化后只能从其细微的空隙中排出,如升温太急,水汽迅速增多、“挤”不出来,只好胀破坯体。因此,本阶段的升温速度限为25~350C/h。
      在坯体温度从1200C升到4500C的阶段,坯体开始排出化学结合水。此时,坯体不收缩,且机械强度逐渐增加,升温速度可为50~800C/h。内掺燃料也开始出现无火焰燃烧,坯体开始变红发亮自行升温,有经验的烧窑工常能从此时的火色初步判断出内燃料掺量的多少。
      在预热带后期,坯体温度从4500C升高到7000C,叫高温预热阶段。其中在550~6000C的阶段泥料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硅发生晶型转化,体积剧烈膨胀,此时切不可升温太快,以免出现裂纹,所以强调长预热,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预热带长25~30m,可以用提起风闸的数目来控制,当哈风口的间距为5排火眼时,提起一个远闸可使预热带延长到5排左右。但预热带太长时其前端温度太低,相对湿度增加,易使砖坯凝露。这是因为到达预热带前端的烟气容易形成低温高湿,一旦接触到温度更低的湿坯,烟气温度继续下降,相对湿度相应上升。当相对湿度已经饱和的烟气,只要温度稍有下降时,其中的部分水汽就会在砖坯表面凝成水珠,产生凝露。
      残余水分低于大气平衡水的坯体,要从大气中吸收水分,产生回潮。这和日常生活中把饼干裸放在空气重产生回潮是一个道理。当入窑砖坯干湿不匀,而窑内水汽又未能及时排出,以致烟气湿度大,很可能使刚开始进入预热带时如遇上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烟气也可能产生回潮,应予注意。
      于热气体质上浮,所以窑内气流也是常上快下慢,坯垛升温也是如此,易造成顶部砖坯预热过急,底部砖坯先是预热不良,后又急剧升温,以致产生裂纹。
      万一坯垛上下温差太大,达到1000C以上时,同时预热带的烟气的相对湿度又接近饱和,湿气集中从哈风口排出时,将会造成其附近坯垛底部砖柸严重吸潮松解、软化散架,最后坍塌,这种现象称为潮塌。
      凝露与回潮均将使砖坯表层吸水膨胀,干燥时再次收缩。这种循环变化破坏了砖体结构,产生裂纹,严重时出现哑音砖。
防止这一问题的措施有:码窑时采用立坯炕腿,注意哈风拉缝,坚持上稀下密,以利水汽排出;更应严格干坯入窑,即保证人窑砖坯的残余水分低于7%、控制预热带始端温度高于600C、排出烟气的相对湿度低于95%.
      检查窑室有无凝露,可用长度能从火眼插到窑底、直径12mm左右表面光洁的钢条从火眼一插到底,3~5分钟取出,如其上凝有水珠或湿润,说明该处有凝露;水印的部位即是坯垛湿气严重的位置。在轮窑,只有当预热中段完全没有凝露现象时才能烧纸挡;对隧道窑此时才允许进车。
      雨季,不得不用较湿砖坯入窑时,应以成品码砖炕腿,以免底部坯吸潮、软化散架、潮塌。
应当指出,砖瓦在焙烧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多为预热操作不当造成,应充分注意。
4.3.2 焙烧带
      通常把从开始加煤的一排火眼起到停止加煤的一段叫焙烧带。应该是只有坯垛上下温度都已达到燃点以上,细煤投入在坯垛各部都能燃烧起来的那一排火眼才算数。否则,不得纳入焙烧带。
      焙烧带的温度范围是从7000C起直到其应有的烧成温度(900~11500C)。当窑室断面、码窑密度和单块砖体积都较大时,应选用较慢的升温速度,常为40~700C/h,以确保坯体均匀升温和内部的充分反应。其中,在坯体温度已达到9000C并继续升温时,更应减缓为20~300C/h,以免因升温过急,坯体表层迅速熔融烧结堵住气孔,内部气体排不出来,造成表面鼓泡。
      在焙烧带,当砖坯温度已达到其烧成温度范围下限时,泥料颗粒进入半熔融状态,互相交错咬住,同时泥料中的易熔颗粒熔化气流入到未熔融的颗粒之间,使互相粘结成一个体,成为制品。此时如仍继续升温,一旦超过其烧成温度范围的上限,泥料颗粒过度软化,甚至成为半流体状态,将造成严重过烧甚至坯垛坍塌的“倒窑”事故。空心砖孔大壁薄强度低,危险更大,其所允许的烧成温度范围更窄,只有500C左右。焙烧时只能把温度控制在其烧成温度范围的中间偏下,较为稳妥。
      焙烧带的长度以能保证制品烧熟烧透为原则,外燃烧砖常需10~12排,内燃砖只需6~9排,高内燃砖有时只需5排就行。应从坯底部已能达到煤的燃点的一排算起到坯垛开始清底的那一排止算是焙烧带。生产中,火行速度慢时,可以少几排,反之,则应多用几排。焙烧带太短,砖坯烧不透,要出欠火砖,并造成后火差、清底快;当焙烧带太长而风机或烟囱的抽力又不足时,将造成反火大、面火强、底火弱,进排困难。对于空心砖,由于壁薄,承受高温荷载的能力弱,一旦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更易软化坍塌,务必小心。
在焙烧带,内燃砖主要靠柸体内燃烧发热,坯体温度常高于周围温度,故烧成快、耗煤低。而外燃砖完全靠外投煤燃烧加热空气后再传给坯体,所以坯体温度总是低于周围气流的温度,因此烧成慢、耗煤多,需要的焙烧带也长。
      如焙烧带太短,可加高风闸,尤其是远闸,以加强通风,并注意强化底风。对轮窑,还可以在预热带前的窑门处装辅助的临时风机,抽排低温烟气以增加火速,特别是底火速度。或往预热带最后的两排火眼中投入碎柴木屑,引火前进。还可以迟打窑门,延长冷却带、保温带、并重烧后火,使进入焙烧带的空气有较高的温度,促进焙烧。
      如果焙烧带太长,并出现高温,应适当降低风闸,尤其是远闸减小窑内通风,以及部分遮挡出窑端砖垛,减小进风面积,控风限氧、抑制燃烧。同时,应在预热带后部揭火眼灌风,以保证干燥预热所需的风量。
      对于窑轮,还可提前打门,缩短冷却保温带,降低进入焙烧带的空气温度。万一焙烧带严重超温可能倒窑时,可在保温带尾端“提倒闸”,把保温带和焙烧带部分热量往回拉,从哈风排出,减轻前进火势。
焙烧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看火是烧窑工的基本工,应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总结提高。看火时应注意快、准、灵活和内外有别。窑内看火温度参考数据见附表。

柸体颜色 大概温度0C
暗红色(最低可见红色) 470
暗红色到紫红色 470~600
紫红色到大红色 600~700
大红色到樱桃红色 700~800
樱桃红色到黄红色 800~900
黄红色到橙黄色 900~1000
橙黄色到浅黄色 1000~1100
浅黄色到亮黄色 1100以上
快:揭开火眼盖的3/5,顺风站立,迅速看清盖好。否则,时间稍长 在负压段冷风侵入降温,在正压段热气冲脸,都看不准。
准:为准确掌握火色,可以常用目测和温度计对照,更应经常以自己焙烧时所认定的火色和烧出成品的质量对比,以分析判断自己掌握火色的程度,不断提高。
灵活:目测火色易受环境影响。如:同样的温度白天看起来要暗一点,晚上看起来要亮得多;晴天看起来要暗一点,雨天看起来要亮得多;以及睡眠不足时常把小火看大,风机抽力太大时易把大火看小;和出现反火时常把小火看大等,判断时应综合考虑。
内外有别:如前所述,内燃烧砖时焙烧带的气流温度低于坯体的表面温度,所以看火的温度应略低于外燃砖,还应同时查看预热带的升温情况和保温带的降温速度,以便根据总的趋势采取措施,保持平稳焙烧。
2、焙烧操作:总的原则是,引前火、加边火、看中火、保后火、看火加煤,勤添少加,低温长烧、合理用闸,出现高温、限氧压火,提倡远闸低风,切忌近闸高吊。
引前火:经预热带开始进入人焙烧带的坯垛,如不能完全自然,应投煤引火。
加边火:两边窑墙要吸收和散失热量,使温度下降,应在坯垛两侧投煤补充。
看中火:坯垛中部热量集中,温度最高,应密切注意,严防过烧。
保后火:为使砖坯真正烧透,应有足够的保温时间,当发现焙烧带后温度不足时,就及时加煤补火,不让迅速清底。
      看火加煤,勤添少加:窑炉里的气流时连续的,投煤是间断的,投入煤的瞬间,煤与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增温,煤烧完后气流未减,造成空气过剩,气流温度下降。投煤的间隔时间越长;气流温度下降。投煤的间隔时间越长;气温下降越多。一次投煤太多还会造成窑底堆积结焦出黑头砖和浪费煤。故外投煤应粉碎到粒度小于5mm,每次投入0.2kg左右,勤添少加。
      低温长烧:主要是缓慢升温,延长预热带和焙烧带,使内燃料在较长的时段充分发挥作用,把坯体烧熟烧透,以降低煤耗、提高产量和质量。
3、合理用闸:风闸,常叫哈风闸,是窑炉的风门,用以控制窑内的风量、风压和窑内各部位风力的大小以及排出烟气、控制窑内气流运动的方向,并充分利用废气余热来干燥和预热砖柸,调节断面温差。根据火情正确使用风闸是烧窑工的主要工作手段,也是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煤耗的关键。
       通常有两种用闸形式:
其一是近底远高的顺阶梯闸:以距离焙烧带最近的一个闸叫首闸或近闸,提得最矮,以后各闸依次升高,末闸(远闸)最高。其优点是可防止首闸放走太多的高温烟气,充分利用烟热,使预热带升温平稳,焙烧带抽力平衡,火速快而均匀,尤其可加快底火,增加产量。其缺点是废烟气的流程较长,不断降温增湿,当达到预热带前端时温度更低,相对湿度更大。这是因为空气的饱和湿度随温度的下降而迅速减小,一旦气流达到湿饱和状态还会使刚进入预热带的温度较低的砖坯,特别是下面几层砖坯产生凝露、吸潮、软化、散架、坍塌。为此,应经常查明预热带前端气流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对入窑时残余水分过高的砖坯应慎用此闸。
其二是中闸的闸提得最高而前后各闸都依次降低的桥形闸。由于高提中闸,可以把大量蒸发水汽的预热带中段的高潮烟气就近提前排出,以减轻预热带前端砖坯产生凝露吸潮的危险。其升温平缓,有利提高质。在使用烟囱抽风时,由于烟气温度较高,有利增加烟囱抽力。但其预热效果不如梯形闸,火行速度也较慢。把近、中闸提得太高,远闸又偏矮,还将造成重下部砖坯预热不够,急剧升温后,可能产生裂纹或爆坯,应予特别注意。
      不论哪一种用闸形式,其最高的一个闸应该是全闸,所谓全闸,即提闸高度应等于锥形闸体的高度。

  首闸 二闸 三闸 四闸 远闸
桥形闸 20~25 80 100 100 60
顺阶梯闸 20~25 50 80 90 100
      调整风闸时应注意:必须先提后落,循序渐进,切忌陡升陡降,以免气流急剧波动。首闸应在距焙烧带前5~7排时完全关闭,即“隔门落闸”,正常焙烧用闸5~6个。
      正确的用闸表现为:焙烧排数恒定,整个坯垛断面火度均匀,火色基本一致,火行平稳。
如出现上部火快、底部火慢,应加高远闸,以加速底火前进即所谓“远闸低风”。
     如出现上部火弱,后火又迅速清底,说明首闸太高,把焙烧带的火抽跑了,并使焙烧带两侧火速快慢不一和哈风口前面的坯垛预热困难,火速减慢,甚至预热带无热可用,无法预热,应适当调整首闸和第二闸,严禁近闸高吊。
在隧道窑,当两侧火行速度不一致时,应加高慢边远闸,促其赶上。
      轮窑弯道的用闸方法:在轮窑的弯道上,气流沿外墙所走的路程比沿内墙所走的路程多πB(B是窑室宽度),抽力也是内强外弱,除在码窑时应按内密外稀的原则调整坯垛的阻力外,焙烧用闸也应努力使断面火势沿扇面均匀前进,并使断面温度保持一致。
在弯道上,只有首闸专抽外火,其余各闸抽力多指向内弯道。所以在弯道上应适当近用首闸,强抽外火,以提高外弯火速。
4、保温带:从停止加煤的一排火眼起约10~15排是保温带,作用是使焙烧时的物理化学反应趋于完全,以彻底烧熟烧透而减少砖体中的空隙,使其具有良好的声音、颜色及足够的强度。切忌快速降温,以免因急冷收缩不匀而在砖面上生成发状裂纹或爆裂。特别是当温度从6000C降到5000C的阶段,游离的二氧化硅又要产生晶型转化,颗粒体积收缩,更易产生裂纹。空心砖的块大、壁薄、体弱、更要谨慎。
      保温带还同时负有控制进入焙烧带的空气数量、温度及进入预热带的烟气的温度的任务。保温带太长,坯垛阻力大,风量减少,焙烧带供氧不足;反之,过剩空气太多,又可能使焙烧带体温下降。恰如其分的保温带长度可使冷风通过时吸收砖体热量,在达到焙烧带时有足够高的温度和适宜的风量,焙烧就正常。保温带应有的长度和制品的形状、原料对降温速度的敏感程度及当时的气候有关;如烧平瓦及薄壁的空心砖时适当放长;原料为沙质粘土时可以稍短;窑炉的抽力好时可适当延长;对轮窑,顺风前进的火头可以稍长,逆风前进的火头则宜稍短。通常以焙烧带尾部砖垛的底层不出现暗红或黑色的火情,成品没有因急冷而造成的发状裂纹或哑音等缺陷为适宜。
5、冷却带:从保温带终结到出窑的一段叫冷却带,目的是为便于出窑操作,约15排。在轮窑,以控制打门的办法控制冷却带的长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冷却带越短,进风的阻力越小,也越有利于焙烧。
为避免大量冷风突然灌入窑室和保持气流温度的相对稳定,窑门不许一次打完,应先打完外墙,同时在内墙打一个占其总面积约1/6的洞,当焙烧带尾部底火过大时,洞打在窑门下部而焙烧带尾部清底太快时,洞打在窑门上部。一小时后,打掉内墙的一半,再过一小时,全部打完,同时打掉下一个窑门的外墙。对降温敏感性强的原料,更不可快速打门。
6、对于空心砖,更忌快速进火、高温猛烧、灌风急冷,而应以低温长烧、恒温烧结、保温控火为佳。操作中应注意保持火度、平稳升降温和远提闸、近打门、勤看火、勤检查、勤加煤、小铲加煤和揭火眼盖快、看火快、投煤快及判断火度准、投煤间隔时间准,即远提近打、三勤一小、三块二准等具体措施。
7、轮窑的纸挡和丰窑门
纸挡:轮窑的纸挡用于隔断和封闭各个窑室以防止冷风窜入,保证焙烧正常进行。所以,纸挡必须封严、不得漏气。并应码好一个窑室就封一个纸挡。
      纸挡常用废报纸按窑室断面糊成上下两个整幅,依靠气流的吸力把它“贴”在码好了的柸垛上,四周严寒。底部用窑灰压住纸边。当采用拉纸的办法去除纸挡时,应从纸挡正对火眼穿进两根铁丝,夹住纸挡的下半幅,纸挡的前后两个坯垛间应留4厘米左右的缝隙,以便拉动纸挡。在码下一个坯垛时还应该用探头砖顶住两幅纸挡的接头,使纸挡贴牢固。
      当采用从底部用火烧纸挡住时,不用细铁丝,但纸挡应封在正对窑门的坯垛上。封窑门时,在其底部对纸挡处留个一块砖大的洞不封死,只临时用砖堵住。
      拉纸挡时,从火眼往上拉铁丝,把下幅纸挡全部拉起,上幅随后会自行烧去。
      烧纸挡时,从窑门底部的预留孔点火,烧去纸挡,并立即封死窑门。
      这样,留下来或未烧完的下半幅纸挡,将强迫气流向下运动,强化了下部砖坯的干燥和预热,有利于缩小窑室上下温差,提高质量。
      常采用的从火眼往下烧纸挡的办法,并不可取。因预热带前端湿度较大,底部坯体湿,纸挡受潮,从上往下烧常只能烧去上段纸挡,下半部气流受阻,使底部砖坯的干燥预热更困难,影响焙烧,降低底部制品质量。
      今年,有用玻纤布代替废报纸,是安窑室断面作成左右两个半幅,用铁条从中间固定卷成圆筒筒。同时从火眼放下去,展开后贴在坯垛上,去除时仍从火眼卷成圆筒提上来,反复使用。
      封窑门:窑门应封两层,内层与窑墙齐平,以减小通风阻力,砌好后全面抹泥封严,应先抹一层,稍干后又抹第二层。然后退出来约24厘米的外层窑门,并同样抹两次泥。生产中,应经常检查,发现抹的泥层开裂,应立即刷泥浆,不使漏气。如用耐火泥加细炉渣调制泥浆,则不易开裂,效果更好。
8、烘窑和点火:烘窑的目的是逐步排除窑体内的砌筑水,防止生产时窑内温度猛升,水分迅速气化,排除不畅,体积剧烈膨胀“挤”破窑墙,造成墙体裂缝或炸裂。
为此,烘窑时应力争在同一时间内产出的蒸汽数量和排除的数量基本持平,可保平安。因此,提高烘窑效率的关键在于保证排潮通畅的同时匀速升温。
      建窑时要求灰缝饱满,回填密实;力争“密不透风”,使水汽无路可走。为加速烘窑采取给出路的政策,在烘窑期间给水汽的排出开辟若干宽敞的通道。包括:砌外墙时,在约半墙高度,水平间距约5m,抽一块丁砖不砌,留出一个120×60mm的侧排潮孔,烘窑完成后才用砖塞入砌好。
      回填时,先用一根直径120~140mm的圆木棒插入到底。再回填夯实,回填完后拔出木棒,成为排潮天窗,在烘窑完成或正常生产几天后才回填之。“天窗”应在回填土最深处,每门2~3个。
      烘窑炉灶;对于轮窑,可采取隔门打灶,如在单号窑门打灶,则把双号窑门封死。对于隧道窑,可以在两头窑车上同时打灶。
烘窑点火前应该盖好全部火眼,开动风机或打开烟囱,低提哈风闸,各灶点火,缓慢升温,同时缓慢增高各哈风闸。
烘窑5~10天后,每天早晨停风约一个小时,揭开火眼盖,可以看见凝结露水。随着烘窑继续进行,逐日检查,露水逐渐减少,约20天后,已没有了露水,可认为烘窑已经完成。
      点火:点火常被认为是砖厂生产的一件大事,为确保点火顺利,应先对窑炉作全面检查,应烟道通畅、风闸灵活可靠。窑室完好、火眼盖严,并有充足的干坯及燃料。其中,干坯的残余水分应低于6~8%。
     采用烟囱抽风的窑炉还应先烧通烟囱,因为没有使用的烟囱,其内部的气体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形成气柱。使开始点火时的微弱气流冲不出去。为此,点火前应在烟囱的气体受热浮动上升,到烟囱顶部冒烟,说明已经打通了。
轮窑至少应先码好4~5个窑室,对于新建的窑炉,窑底常较湿,为避免炕腿砖坯吸水软化坍塌,头一圈可以用红砖下脚,并稀码炕腿,加强底部通风。大灶应在直道上的第二或第三个窑室,使其在点燃后有较长的直窑室以利焙烧,还应注意选用与自然风一致的火行方向,以利进排。
      目前,多余红砖以泥浆砌筑大灶,灶墙与窑室同宽等高,阻断整个窑室,在沿窑室轴线方向的火床长1700mm左右,火床从灶台倾斜至窑室地平。灶底为115宽的通风洞,间距约115,从灶墙正面看,通风洞为3层,每层5块砖高,最上一层只有4层砖高,每层用一层砖隔开。为了防止大量漏煤。在火床上又用横砖把每层通风间隔为二层,灶台以上为厚240mm的灶墙,上沿窑室宽均布300×400mm的投煤孔三个,平常用铁皮挡住,投煤时打开。距地面1500~1700mm左右留两个115×53mm的观察孔,以查看火情,平时用砖堵住,窑顶以下300mm处还应留3~5个尺寸为115×110mm的压火孔,平时用砖堵住,出现高温时打开灌入冷风降温。大灶与窑室四周应塞实抹泥密不透风。
      为使点火迅速,窑头砖坯与火床的净距离宜为750~1200mm,距离过远引火困难,反之又可能把拦火墙烧倒。灶前第一垛砖坯宜采用立柸炕腿或灯笼挂炕腿,只码12层高,以后逐墙增高,至平窑顶后,再按正常码法码窑。在窑头坯垛上便于从大灶观察的地方按上中下码几块稍湿的砖坯,以便烧窑工观察其干燥变色情况,常称警示坯。
      点火前,火床上先铺一层草,其上铺一层木柴,面上铺一层块煤,越200kg,并提起大灶前面的第三闸为首闸,按顺阶梯闸往后再提3~4个闸,开始时首闸应比正常略高。
     点火时,从通风洞送入火种,点燃后立即遮挡下部通风洞,抑制火势,使火床上的燃料缓慢燃烧升温,“烘烤”约1小时后,窑内无异常声响,警示坯没有炸裂再逐步打开通风洞使火焰加大,逐步升温,警示坯不炸,两小时后可全部打开风洞,开始大火猛烧。加煤时可先将煤投入预热后的火床,并注意保持两侧有足够的燃烧煤层。加煤时应动作快,以免冷风从投煤孔窜入降温,并及时清理下通风洞里的炉渣,保证通风。约12个小时,烧4~5排底火时,可以上窑投煤燃烧引火,这时大灶转入焙烧的保温状态,此时进风闸也应该逐步转入正常。当有12排底火时可以停止大灶加煤,并用纸挡逐步封闭所有通风孔,以逐步减少进风量。到有17~20排底火后, 灶已成冷却带,点火结束。对点第二部火的轮窑,大灶不必拆除。准备点第二部火使用。
9、蹲火:当故障停风或暂时停止进车、无柸可烧时,须大幅降低火速,采取蹲火焙烧。此时,应降低闸高度,关闭部分风闸和局部封挡出窑砖垛。对轮窑,还应停打窑门,封闭已打开的窑门,停止加煤引前火,虽然不进排,但应重烧中后火,强化保温。万一前火已逼近前方纸挡,应揭开该纸挡前排的火眼盖放入冷风以免高温气流烧穿纸挡。
蹲火结束,应分阶段提闸,逐渐恢复正常焙烧,以免急风降温,甚至熄火。
10、焙烧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和预防措施:焙烧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常会迅速扩大。为此,对焙烧时出现的任何情况一定要及时发现,确实弄清,找准原因,正确解决。
(1)潮塌:预热带的坯垛因凝露、吸潮、软化而坍塌,主要原因是人窑砖坯太湿,用闸不当,水汽未能及时排出和柸垛装码欠妥。
对隧道窑,应拉出已塌的窑车。对轮窑应尽可能打开已经潮塌了的窑室的窑门,清除废坯,重新装码封门。如已无法清除另码,就应采用桥形闸,加速预热带中段排潮,同时加大外投煤,对已经潮塌的火眼也要投煤,以迅速把火拉过事故段,引燃前端底火后,才能正常焙烧。
      预防的办法是:人窑砖柸的残余水分应低于8%,无干坯时,也应以红砖码炕腿,特别注意按本章所述办法正确使用风闸。
(2)焙烧倒窑:焙烧温度超过了烧结温度范围的上限,坯体软化坯垛坍塌而发生的倒窑。此时唯一的办法是把火拉过倒窑区,引燃前端坯垛,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焙烧。办法是:对接近倒窑区的坯垛在不烧倒的条件下宁可出点过火砖,也应尽量烧足火度,以延长焙烧保持保温,促使倒窑区迅速预热、升温燃烧。同时,为避免倒窑区迅速降温,应全面降低用闸,关死倒窑区风闸。轮窑还应停止出窑和打门,隧道窑应在窑尾适当遮挡砖垛断面,减少进风,对紧邻倒窑区的柸垛如果温度太低。投入的细煤燃不起来,还可以投入木柴或拌有废油的细烟煤强行攻烧,至前方坯垛已有2~3排底火,才可以逐渐转入正常焙烧。
预防的唯一措施是严防焙烧带出现高温。
(3)焙烧带出现高温:当焙烧带砖坯的温度接近或达到其烧结温度范围的上限时应引起足够重视。此时,坯体软化由摇摇欲坠、倾斜,直至倒塌。其主要原因是烧窑工看火不准,焙烧带太长,内燃太高又处理欠妥,以及用闸不当,尤其是远闸太高,抽力太大,底火严重超温,及码窑欠佳而烧窑工又未能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对采用风机的窑炉,因故停风,反火陡增,也会引起焙烧带出现高温。
      为此,烧窑工一定窑勤检查,一旦发现焙烧带火度偏大,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停止加煤,密切注意火情变化。
      高提近闸,近打开窑门,在放走高温气流的同时加大通风增加过剩空气以降温。此法对内燃量不高的柸垛,特别有效。
揭火眼盖,在正压时,可以放走热气,在负压时可以灌入冷风,均可降温。
当焙烧带太长并出现高温时,可适当降低风闸,特别是降低远闸,控风降温,对于轮窑,还可以提前打门,缩短保温冷却带,以降低进入焙烧带的空气的温度。
      部分遮挡出窑端的坯垛,控风限氧,抑制燃烧。并同时在焙烧带和预热带交界处揭开火眼盖灌入冷风,以保证干燥所需的风量。
提倒闸放火:在轮窑,当个别门段出现严重高温而压火无效时,可提起该门的闸放热,这样,尽管该门砖坯必将严重过烧而报废,但可保其余各门不受牵连,为舍车保帅之计。
      往高温段的火眼里倒沙土压火。当火势集中出现局部高温时,可以用风量约4000m3/H的小风机从火眼对着大火吹冷风以降温压火,防止烧垮倒窑。同时,还可以搅动窑内气流,减小上下温差,提高砖的质量。还因增加了焙烧带的风量加速火速,增加产量。
有的厂,在窑内出现高温时,从火眼里灌水,实不可取。因其不仅使砖体淬水急冷产生裂纹、哑音及炸裂,窑室内壁也同样受损短命,且大量水汽进入预热带还将造成砖坯凝露、回潮、软化甚至潮塌。
(4)焙烧带低温:焙烧带柸体呈红色或暗红色,温度明显不足,要出生砖。应立即降低用闸,封闭已打开的窑门,减少过剩空气,同时勤添好的烟煤催火或加柴引火,培养火情。
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和防治办法有:
      煤的热值太低,火力不足。其劣质煤更适用于内燃,因其可代替一定泥料。对称,应勤添煤以催火,也可同时采用阻力较大的柸垛,限制过剩空气。
      烧窑工看火不准,尤其在阴天和晚上易把小火看大,把实际温度低烧。外燃烧砖时,坯垛阻力太小,打窑门太近、风闸提得太高以致过剩空气太多。应封闭近的窑门、降低风闸,严重时,还应暂停出窑和部分遮挡出窑砖垛。经常注意不可近打窑门。
(5)上部面火超前,底火差:上部面火超前于底火几排或几排。应高提远闸强拉底风,还可适当降低其余各闸并重烧底火增温。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和防治办法有:
      窑底潮湿,坯垛底部升温困难,应注意窑底防潮和窑体周围排水。
      码窑形式欠佳,没做到下稀上密,坯垛顶部阻力小,底部阻力大,底火走不动,应改进。
      烧内燃砖时炕腿太高、太稀、同时首闸太高太近,轮窑打门太近,以致底部风量太大。烧外燃砖时炕腿太密、太矮、外投煤的灰份又太高,堵塞了炕腿通道,底部通风,均应调整。
      窑内通风不足,此时必然反火严重。可能是风闸太低。坯垛太密阻力太大,或烟道堵塞,应查明后进行调整或清理。
火眼没码好,煤不下底,应注意火眼脱空及火眼搭桥,以保证投下的煤均匀散开下底。
(6)底火超前,上部面火不走:对轮窑应立即近打窑门强灌冷风使底火降温。万一底火温度已接近烧结温度范围的上限有倒窑危险时,可在焙烧带附近的窑门下部打洞,灌冷风降温。一旦情况好砖,应立即堵死。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和防治办法有:
窑内风力过大,特别是炕腿部抽力太大,或面火灌入冷风太多,烧不起来,应降低远闸,减少底部抽力,封闭火眼,防止冷风灌入。
外投煤太多,直落窑底,柸垛上的煤太少,烧不起来,应降低远闸适当调节近闸,减小底部抽力,封闭火眼,不让灌入冷风,选择适当的燃烧空气量及热空气流动速度提高面火温度。
为防止火眼投煤直落窑底,应注意火眼搭桥,使投下的煤被打散后均匀撒向坯垛各部和严禁大铲加煤。
(7)焙烧反火严重:主要是风的抽力不够。可能是:风机或烟囱的抽力不够、烟道堵塞或严重漏风、用闸不当、纸挡脱落漏风或码窑太密,风走不动等。应查明原因排出。
(8)无论如何提前闸,火就是不走:从火眼可见火焰停滞不前,甚至倒走。可能是保温冷却带的闸坏了或没盖严,或该段窑墙严重漏风,之间窜入烟道把火往后拉。检查时可启动风机和全烟闸门,关闭所有哈风闸,用火把沿窑室内壁及哈风口、火眼做地毯式巡查,发现火焰往砖缝里面钻,该处即漏风,火眼往哈风口里钻,该哈风口就坏了或没关严,对砖缝,应先掏深约3厘米,再用加有3~5%的工业用食盐或点豆腐用的“卤水”做成的泥条,塞满砖缝,对哈风闸,则应修换。轮窑的内侧窑墙贴近主烟道,抽力大,更易漏风。
如果码窑形式不对,柸垛阻力太大,纵向火道不通,火也走不动,应改进。
(9)前火不走,后火不保:此时,火向上飘,反火大,看不清窑底,焙烧带前火不下底,后火清底快。原因有:首闸太高,把火抽跑了,或打窑门太近,空气预热不够即进入焙烧带,流入炕腿,底火起不来,或火眼坯太密,外投煤不下底。为此,应降低首闸,推迟打门。如保温带降温严重,还应封堵已打开的窑门和遮挡部分出窑门部分出窑砖垛,减小进风,以及适当加密中、下柸垛,减低炕腿高度。
      如是烧窑工作失误“丢火”,造成温度衰退,应及时发现,加强投煤保火,增加高温排数,至底火明亮无黑腰,才能恢复正常进行。
(10)轮窑的火在窑门处走不动:窑门处外火明显小于内火,温度低,火不走。可适当降低近闸,缓打窑门,并加强外火投煤。其主要原因是窑门没封好,窑门内墙与窑室直墙没对平,增加了通风阻力,窑门漏风,即大量散失热量又灌入冷风,温度起不来。以及码窑时没有两边紧靠,坯垛与窑墙的间隙太大等等。应查明原因,加以改进。
(11)湿柸入窑害处多:对普通实心砖,要求入窑坯的残余水分为6%,不得超过8%,对于空心砖应低于6%,干一点更好,湿坯入窑的害处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湿坯强度低:砖坯越湿越软,在预热带,低温高湿气流常集中在坯垛的中下部,易使炕腿柸凝露、吸潮、软化散架、压 甚至坍塌,尤其哈风口附近的炕腿坯,危险更大。
      湿坯降低成品质量:砖柸凝露吸潮,表层水分增加而膨胀,脱水干燥时又收缩,使砖面出现网状裂纹、哑音、白斑等缺陷而报废。
湿坯增加煤耗:理论上1kg水升高10C需要1大卡的热量,而把1kg、1000C的水烧成1000C的蒸汽还需要595大卡的热量。实际上干燥砖砖柸中1kg的水不仅需用1100~1300大卡的热量,还需用约27m3的空气才能够带走这些水汽。因此,只要砖坯的残余水分增加1%,尽管一块普通实心砖也才多0.03kg水,但一万块这种砖坯就要多出300kg水,理论上需要47.14~55.7kg标准煤和8100m3的空气才能干燥得了。
4.4 焙烧后成品的常见问题和防治
4.4.1炸裂 当入砖窑的残余水分过高,预热带初期的升温速度又超过了25~350C/h时,坯体中迅速汽化了的蒸汽来不及排出,挤炸砖坯,残余水分越高,情况也越严重,甚至窑顶可听到炸裂声,尤其在蹲火后刚进入预热带的砖坯。因这时段温度较高,更易产生炸裂。如果只是预热带升温较急,残余水分并不太高,水汽常只挤破砖坯表层,形成蛛网般的细裂纹。对此,除应控制入窑柸的残余水分低于8%外,还应适当延长预热带,使缓慢升温均匀脱水,以及在蹲火及轮窑烧纸挡后缓慢提远闸,慢慢加高。
4.4.2 发状裂纹 砖面上出现浅细而基本上没有分岔近似直线的裂纹,是保温不够急冷造成。为此,应有10~15排长度的保温带,轮窑不可近打窑门,隧道窑不许把保温带推到窑门上,和焙烧带后不许长时间揭火眼灌冷风
4.4.3 本来没有裂纹的砖坯烧成后大面上出现大裂纹,有时裂纹还延伸到条面或顶面。这大多是成型时留下的隐患,焙烧又用闸不当,裂纹扩大。为此,应适当降低原料的塑性指数,调整砖机螺旋绞刀的转速和螺旋角,采用分离式螺旋绞刀,并在泥缸上加打泥棒以减轻泥料分层;火采用热水、蒸汽搅拌、真空挤泥等措施来减少泥料中的水、气来消除分层。另外焙烧应正确用闸,均匀排潮以及分次落实门前闸等。
4.4.4 泛霜 砖面上生出一层白色粉末。这是砖体残留有硫酸镁、硫酸钠等可溶无机盐,吸水后森渗出表层蒸发后的残留物。由于坯体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晶水,脱水后膨胀,因此,在泛霜时还会崩裂砖的表层。为此,应控制泥料中的氧化镁的含量低于3%,强化粉碎,提高细度和适当延长焙烧及保温时间,使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盐,减轻或杜绝危害。
4.4.5 石灰爆裂 原料中的石灰石焙烧后变成生石灰,出窑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熟石灰,体积剧烈膨胀而破坏砖体,叫石灰爆裂。空心砖劈薄,危害更大。为此,除要求原料中氧化钙的含量应少于10%以外,还必须粉碎到粒径小于2mm,以化整为零减轻危害。在焙烧时把烧结温度提高到允许的最高烧成温度,并充分保温,使生成不溶的硅酸钙。实验和实践都已证明:粒径在0.85mm以下的氧化钙颗粒在保持10000C的一定时间内,将会完成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二氧化硅化合生成硅酸钙(CaSIO3).但此时泥料的烧结温度范围的上限应高于10000C,并充分保温。最后一个方法是:砖出窑后立即用水淋透,不等其吸水膨胀即已变成石灰浆而被冲走,避免危害。
4.4.6 砖面烧焦起泡 原因是焙烧带升温太快,表层迅速熔融烧结,堵住了孔隙,内部还在进行的理化反应所产生的气体无路可走,在砖面鼓成气泡。因此,焙烧带的升温速度应低于40~700C/h,以防砖面烧焦起泡。
4.4.7 欠火砖 是烧结温度、时间和保温时间不足所致。其颜色比正品砖淡、声哑、比正品砖的外形尺寸稍大并稍重。断面颜色从表层到心部大不相同,心部常是泥料本色,强度稍低,吸水率高,耐久性差、是废品,常出现在轮窑窑门、哈风口、坯垛顶部及两侧。因此,除应保证焙烧温度及保温时间外、还应注意封好窑门、强化外火,码窑时注意下稀上密、中稀边密以及不可近打窑门,杜绝哈风漏气。隧道窑还应注意柸垛和窑墙的间隙,应小于8cm,并严防窑车接头及沙封漏气。
4.4.8 哑音砖 除因欠火造成的哑音砖外,成型时造成的隐形裂纹和因原料土中杂质太多。搅拌不匀留下的隐形分层,湿坯在预热升温太急,已被霜冻的砖柸和砖柸在预热带吸潮凝露等均会形成微裂纹,造成压音砖。此外,如焙烧不当,过早打窑门,隧道窑把冷却带推到了窑外造成砖体突冷形成微裂纹等,也可能造成哑音砖。对此,除应强化原料处理,剔除杂质,充分混匀,改善砖机的有关参数外,还应注意不烧高湿坯、霜冻坯,同时应保证预热良好,有足够长的保温带。
4.4.9 黑头砖 多发生在炕腿处,砖的一部或全部呈煤一样的黑色,全是欠火砖。这是砖坯被未燃尽的煤及煤灰封住,在缺氧的情况下高温的碳原子渗入砖柸使煤染黑。
对此,焙烧时应勤添少加外投煤,不使窑底积碳,火眼坯垛应码好炉条坯,以打散外投煤,使均匀撒向坯垛各部而均匀燃烧,及加足内燃,力争少投或不投外燃煤。
4.4.10 压花 高内燃及煤矸石砖常在两柸叠压处出现黑色的疤痕,有时黑疤还略有凹陷,叫压花。是因叠压处缺氧燃烧,泥料中的三氧化铁被还原为兰黑色的氧化亚铁,因氧化亚铁对黏土类有较强的助熔性,焙烧产生收缩形成凹陷。但并不影响其强度。因此,砖坯内的掺热量不可太高。对高内燃的煤矸石砖可采用平装密码的码窑形式,把压花转移到不影响砌体外观的大面上去;形成时强化沙,使叠压面可以流过一定数量的空气;干坯入窑,防止上下砖坯“压花粘连”;焙烧采用低温常烧,尽量充分氧化,减轻压花。
4.4.11 黑心 砖的段面从表层到心部明显有别,表层颜色正常,越向心部越黑。其中,欠火黑心暗而无光,黑色染手而不刮手,在黑心和已烧好的表层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红色白带。砖哑音,比正品稍重,属欠火砖。原因是焙烧温度及时间都不够。
另一种是过火黑心,黑心为兰黑色,有光泽,刮手而不染手,为缺氧燃烧而生成的氧化铁,声清脆,强度较高,有时略变形,欠美观。原因是焙烧升温较快,表层过早烧结,氧气进不去,焙烧温度也偏高。因此,焙烧时必须保持合理的升温速度,科学地选择烧结温度范围和焙烧保温时间,从而使砖坯烧熟烧透而不过烧。
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原料特点注意不断地积累本企业的焙烧经验,而其它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得生搬硬套。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一定会形成适合本企业原料的烧成制度。
本章复习口诀
七分柴码三分烧,祖宗遗训要记牢,稀密合理通风好,火势平稳产量高。
下稀上密底火快,中稀边密防烧坏,内稀外密外火保,弯道外稀火快跑。
哈风拉缝好排潮,火眼脱空不能少,平稳直正垛不倒,两边靠紧稳当了。
搭桥火眼煤散开,孔洞迎风火行快,齐头并进火情好,火路畅通高产保。
封窑门,事不小,两层挡墙不能少,泥浆抹面不漏风,门边产品质量保。
焙烧原则要记牢,切莫把它当儿戏,四句话儿掌握好,实际操作要仔细。
平稳预热排潮好,烧结温度勿超高,保温冷却须谨慎,快速急冷定糟糕。
引前火点燃坯垛,加边火弥补散热,看中火住抓重点,保后火平稳冷却。
看火加煤应做到,勤添少加火情好,低温长烧办法秒,节能质优产量高。
烧窑看火基本功,三快二准不轻松,昼夜晴雨不一样,内外有别窑分清。
揭盖火眼动作快,冷风窜进要作怪,看火迅速温度准,慢了火色已不稳。
加煤工作不轻巧,其中学问也不少,煤应干透并粉细,投进火眼就燃烧。
投煤动作也要快,投完就把火眼盖,投煤时间掌握准,窑内火情才平稳。
哈风闸,是风门,靠闸控火应拿稳,合理用闸须模范,切莫任意胡乱行。
顺阶梯闸产量高,桥式闸门的排潮好,隔门落闸应遵守,先提后落须做到。
远闸底风底火好,近闸高吊热放跑,缓提缓落火平稳,猛升猛降火乱套。
窑门应分几次打,不可一次全打垮,大量冷风突涌进,冲击火情要抓瞎。
先把外墙全拆光,内墙只开一小窗,面积约为六之一,窗的位置要思量。
焙烧尾部底火大,窗开下面不用怕,如果顶部火势旺,顶部开窗才恰当。
等到过了一小时,打完半墙不算迟,再过一个小时后,内墙打完正合适。
下一窑门的外墙,可以同时一扫光,如此循环往前赶,保温冷却较正常。
遇到高温莫惊慌,限氧压火头一椿,堵门遮砖把风挡,降闸减风压火强。
局部高温揭火眼,灌进冷风火热减,正压火眼热放跑,同样有助把火消。
提倒闸,把火放,严重高温首选方,舍车保帅战术好,可保多数砖不倒。
一旦温度渐正常,急落倒闸没商量,恢复正常来操作,严守规程保吉祥。
有人看见火太大,火眼灌火把火压,自以为是办法巧,其实后患摆下了。
灌水窑室出哑砖,损失有限都不谈,窑墙激水损失大,内墙砖体要粉化。
窑炉寿命大缩短,你看划算不划算,还是尊重科学好,安全生产效益保。